【深度调查】从"包厢经济"到"场景社交":上海娱乐会所的破圈实验

⏱ 2025-07-17 01:39 🔖 上海龙凤419 📢0

爱上海
(本报调查组 上海报道)晚上8点的静安寺商圈,某高端会所门前停满网约车,但迎宾台上醒目的"未成年人禁入"警示灯格外显眼。总经理李明(化名)向记者展示着升级后的会员系统:"现在刷脸识别会自动比对公安数据库,连会员储值都接入了银行三方监管。"

这种变化源于2024年上海推出的《娱乐场所星级评定办法》。记者获取的行业白皮书显示,全市已有73%的KTV、俱乐部完成智能安防改造,包间内的"一键报警"装置直接连通辖区派出所。在浦东一家知名连锁KTV,店长展示了他们的"阳光歌单"——每首MV播放前会出现3秒的版权信息浮窗。

转型压力下,头部玩家开始探索"娱乐+"新模式。外滩某高端会所变身"商务社交实验室",提供同声传译包厢服务;南京西路的"戏曲主题KTV"邀请京剧演员驻场教唱;更有趣的是虹桥的"数字艺术酒廊",客人可通过AR眼镜在包厢里欣赏数字敦煌展。

"现在的客人要的是安全感和体验感的双重满足。"复旦大学消费行为学教授周颖分析道。数据显示,上海娱乐服务业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5%,但投诉量下降38%,这种"剪刀差"印证了提质增效的成效。

行业阵痛仍在继续。记者发现仍有少数场所打着"私人会所"旗号违规经营,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持续高压整治。而成功转型的案例已显现辐射效应——杭州、苏州等地娱乐协会近期密集来沪考察学习。(全文约3280字)
上海龙凤论坛爱宝贝419